育人之声丨从物理到人生哲理,快来get这位特级教师的育人秘籍!
做扎根的教育
作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她扎根一线教育三十载,对教育的热爱不曾褪色。谈到教学与学生,“太有意思了!”依然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位将学生和课堂始终放在第一位的教师,就是来自北师大良乡附中的北京市物理特级教师、北京市人民教师提名奖获得者王丽军。本期育人之声,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位深受学生喜爱的“宝藏老师”,分享她的育人秘籍。
让每一节课成为一件作品
“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让我的学生回忆起高中物理来不那么枯燥,没那么难!并且能够在我的课堂上将物理学中更深层次的思维引入给学生。”
2000年4月,王丽军分别在北京市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和第四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这是身处北京非城区的教师第一次获此殊荣。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王丽军受到很多物理教学方面专家的指导,积累了不少的收获与经验。她的课堂设计和实施侧重点逐渐从单一的课本知识转向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引领。
为了让自己的课堂兼具知识性和趣味性,加深学生对学科本质层面的理解,王丽军在备课的过程中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入丰富的实验设计和物理学史类的故事元素。
“物理的魅力之一就是实验。看着学生们专注听课,被实验深深吸引的样子我感到了成功的快乐。”王丽军每次在准备课堂实验时都会耗费漫长的时间亲手制作教具,但是看到学生们投入的样子,就会感到无比欣慰和幸福。
“物理的魅力不止于实验,还有物理知识在形成的过程中形成的物理思想方法。”当向学生讲授简单的电荷守恒规律时,王丽军除了在教材基础上介绍正负两种电荷,还为学生们补充了物理学家以“正负”命名这两种电荷的原因,还原被教材简化的背景类知识,力求还原知识的生动性和鲜活性。
“一堂好课一定是深入浅出的,要让每一节课成为一件作品。”王丽军认为,教师需要从自身积淀的丰厚知识中有所选择、有所加工地向学生们有效输出,以90%的内在功力支撑起10%课堂呈现,进而真正提升课堂目标的立足点,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想。
而在负责学校的部分行政工作之后,王丽军每天觉得最开心的事情还是给学生上课。在她看来,“能够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将新鲜的东西注入到课堂教学就会给我带来特别强烈的幸福感。”
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注
执教30年,王丽军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中学物理学科带头人,先后五次获得区高考教学质量评价优秀教师和优秀管理者的称号,所带的高三毕业班学生的高考理综成绩屡次位列北京市房山区之首,对于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升学习成绩,她有一套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觉得首先你要能够理解个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次你要着眼于他自身的进步,进行纵向比较。”
每次考试结束、每次批改完作业、每遇到一个知识难点,王丽军都会主动找同学谈话,为学生讲解知识,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课堂上,王丽军根据学生们的差异性设计针对性问题,运用“35+5”的上课安排方法,让35分钟的时间留给大部分学生,剩下5分钟留给学优生和学困生,让每个学生在课堂都有真正的收获。“每个人的特点不一样,成绩只是一方面,好学生也有的容易浮躁,有的压力过大,一定要做具体的引导。”
课后,王丽军重视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联系学生实际,了解他们的困惑所在,问题所在,和学生积极地讨论。“经常是到第二节上课我才能出教室,虽然累,但我非常享受这个过程,我知道我的学生们喜欢物理。”王丽军还会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周末的时候通过微信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做好指导答疑。
“有时候我觉得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每个孩子都应该得到关注,因为你是他的老师,是终身为师的那种。”
心中要有“一汪泉水”
在学生眼中,这个物理老师有点“不一般”,在她的课堂上不仅能收获满满的知识干货,还有很多极具启发性的人生哲理。
“您虽然是一个理科老师,但看的书真的多,教给我们的不光是理科的东西。” 有学生曾给王丽军留言道。
随着教学生涯的演进,王丽军对教师的职业价值认识逐步深刻,她开始更多地考虑学科知识之外,她能够传递给学生哪些正能量,和学生分享自己的读书清单和读书感悟就成为王丽军上课之余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三的一次课上,面对犯困的学生,王丽军跟他们分享了阅读杨绛《我们仨》的感受“跟父母儿女那种感情,你们不要觉得那种缘分是永久的,没有时间期限的,像人这一辈子就那么长。”潜移默化中,这些分享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丽军还和自己的学生专门组建了一个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良附分室”的微信群。“卡文迪许实验室是物理学特别有名的一个设计师,是我们班一个孩子给起的名,我觉得特别好。”在这个专为物理学科搭建的“温馨小群”,王丽军和学生们分享自己写的文章、自己的人生感悟还有给班里每个孩子的毕业寄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我想让学生既要手上有‘一碗水’,能够自信地完成人生的质变,更要心中有‘一汪泉水’,能够滋养学生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坦然地、积极地面对人生,面对未来的众多选择,去正确面对自然、科学和社会。”
教师应该是发展型的
即使工作再忙碌,在“教育者首先受教育”的理念的指引下,王丽军依然积极学习掌握所教学科前沿知识,坚持订阅物理学科的专业学术期刊,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并将从中学到的理论慢慢运用到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优化,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除了书本学习,王丽军还曾先后多次参与北京教育学院的培训,坚持十四年参加北京市高中物理专题小组的活动,每两周从北京市房山区赶往西城区参加团队讨论,不断解决自己日常教学中的困惑,深化自己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经过不懈的努力,王丽军于2016年6月入选首都师范大学第二期特级教师研修班,于2017年1月被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聘为北京市高中物理教学研究组核心成员,参与编辑多部出版论著,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成为真正的专家型教师。
2015年,王丽军成立了自己的名师工作室,她作为学校多位年轻教师的教学师父和工作室主持人,对年轻教师及工作室成员从教材处理到学生管理,从课堂教学到实验操作,从教研活动到作业处理等进行全方位指导。
“我现在领导的这些团队就是想从教研氛围和学术引领上,为这些有意愿成长的老师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机会。”工作室采用理论学习+课堂实践+反思共享等多种活动形式,同时组织学术交流,专家讲座,论文撰写等,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不仅促进了房山区物理教学水平提升,还在多个比赛中屡创佳绩。2017年7月在“全国物理名师工作室成果交流展示暨中学物理教育论坛”展示中,王丽军物理工作室被评为“优秀工作室”,王丽军被评为“优秀主持人”。
“教师不是消耗型的,而应该是发展型的,要让自己的专业素质在你的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得到成长,最终成为一种幸福的生活方式。”
就是这样一位“宝藏“老师,她让所教学生的物理学习不再枯燥,让身边年轻教师前行的脚步不再迷茫,多年来坚持以身示范,保持教学热情,并将这种热爱传递给周围的学生和老师,成为他们的良好榜样。
北师大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上还有无数像王丽军这样的专家型教师,坚守教育初心,扎根教育一线,身怀理想和追求,立德树人,做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永葆教书育人的青春和激情。
更多精彩...
读懂校长系列
致慧集系列
育人之声系列
为这位中学老师点赞!三尺讲台上的“三重身份”令人无比动容……
师声系列
优案系列
“在线双师外教口语课程”:后疫情时代课堂改革背景下的探索实践
互动系列
采 写 | 王希贤(实习)
编 辑 | 蔡丰收
排 版 | 范雅玲
审 校 | 李似隋
图 片 | 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学校